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BIM技术应用专家视角——金睿

来源: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12-0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? 金睿:教授级高级工程师,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、工程研究院院长,曾任浙江电力生产调度大楼、杭州广电中心一期、杭州火车东站站房项目总工。直接主持的项目成果

?

金睿:教授级高级工程师,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、工程研究院院长,曾任浙江电力生产调度大楼、杭州广电中心一期、杭州火车东站站房项目总工。直接主持的项目成果荣获中国专利奖1项、詹天佑大奖2项、鲁班奖1项国家级工法4项、发明专利5项,住房城乡建设部华夏奖二等奖1项、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浙江省科学技术奖3项,浙江省建设科学技术奖7项。兼任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工程质量安全专委会委员、国家建筑信息模型(BIM)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、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技术分会副会长、中国建筑学会模板与预制建筑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、《空间结构》第四届编委、《建筑施工》第七届编委、《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》第四届编委等职务。荣获“十二五”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总工程师、首届浙江工匠、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、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、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最美建设人、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、杭州市青年科技奖等荣誉。

1.施工企业应用BIM技术的驱动力有哪些?您认为企业应如何看待BIM投入与产出的问题?

目前来说,施工企业应用BIM技术的驱动力包括:政策引导、业主等项目相关方要求、行业趋势、应用效益4个方面。

对于BIM投入与产出的问题,企业应该从综合效果的角度来看待。尤其应当注意两方面:一是BIM应用效益中的难以量化的部分,小的来说体现在岗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升,大的来说提高方案比选科学性,避免工期、成本超标;二是BIM的支撑作用,日常与BIM结合的工作,潜移默化的使得很多工作的效果离不开BIM的支持。

2.作为行业代表,您认为浙江建工集团在近些年推进BIM技术应用方面,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与行业分享?

在集团推进BIM应用方面,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:一是通过课题研究、标准编写、工程实践,归纳提炼了BIM应用框架,明确了对于BIM的认识;二是提出了“人人BIM”的理念,把BIM看作是岗位人员的技能之一,确定了BIM分级标准,对专业人员技术职称提出了BIM前置条件;三是确定了“实事求是、逐步推进”的工作思路,BIM推进中根据BIM发展水平和工程项目应用水平,集中抓不同阶段的落地应用,如:前几年的以三维表现为主的应用,近两年的以设计深化为主的应用等。

3.浙江建工集团在实现BIM应用落地过程中,BIM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?如何看待企业中对BIM的不同声音?

我们认为BIM的价值体现在三个层次:对于个人来说,BIM提高了岗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;对于项目团队来说,BIM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:对于企业来说,BIM为计划安排、集中招采等企业集控管理提供了项目精细化管理基础。

对于企业中对BIM的不同声音,来自管理层的要多沟通BIM认识,展示BIM实效;来自操作层的要严格制度标准要求,强调做出实效。关键是BIM应用要做出实效,没有实效的支撑,怀疑声音会越来越多,制约BIM推广。

4.?在您看来,施工企业推动BIM应用的阻力有哪些?企业应如何推动BIM的发展?

施工企业推动BIM应用的阻力来自于不同方面。外部阻力主要在于项目各方没有基于BIM的工作协同,影响了BIM应用效率,此外相关信息内容及交换标准的缺失、现有软硬件限制也使得BIM的一些效果难以实现。内部阻力主要在于思想认识、原有施工管理方式及习惯、BIM技能普及程度。

5.?浙江建工集团在BIM应用推广中积累了哪些经验?对未来是如何规划的?

集团的BIM推广经验主要在以下几方面:一是通过立足高层次的研究,保障BIM的理解和认识与行业趋势符合,避免走弯路。二是通过着眼项目实效的调研和应用,使得每步BIM推进都尽量切合工程实际,保证推进的效果。三是集团层面对于BIM的推进没有简单针对个别项目,而是从员工、标准、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措施要求,保证推进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。

未来在继续坚持现有做法的基础上,在项目坚持应用落地,在集团层面推进基于BIM的工作协同和决策支持,同时完善优化已有的工业化建筑项目管理数字化平台软硬件,进一步提升智能建造水平。


文章来源:《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tmjzyhjgc.cn/zonghexinwen/2021/1201/696.html



上一篇:从游戏走向生活的技术,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
下一篇:熟蛋返生论文登省级期刊背后:代写代发成黑产

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投稿 |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编辑部|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版面费 |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论文发表 |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